云南发现一旧军营,为什么专家看了说:难怪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_百度...
就算是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可是谋略上是不输给诸葛亮的,这也是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摸到长安大门的原因。
因为诸葛亮在对阵司马懿之前,就已经在此地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司马懿轻敌了,所以才说司马懿打不过他。这个旧军营经考古学家认定,是诸葛亮南征时候的指挥中心,命名为”蜀汉军屯遗址“,从选址建造布局中就看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发现了很多印章,和一些武器装备残留,再就一些作战方案资料等。但是这些其实并不能证明司马懿是打不过诸葛亮的,只是时机未到。这些专家们只是通过这些东西推断出诸葛亮对于军事管理和排兵布阵的高度严谨和细致。根据推断的内容来说司马懿斗不过诸葛亮。
总之下的结论就是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其实这毫无说服力,并且年代过于久远,我们对历史和历史遗迹都还是认知的比较少。诸葛亮的隆中对再他未出山前就已经对刘皇叔阐述明白了,其之后尤为辅佐刘备依照计划一步一步实行,产生了鼎足而立的局面。
四川发现的这一座古军营,最终经过专家的鉴定被认为是蜀汉军队驻扎屯兵的遗址。这个遗址可以看出诸葛亮极高的军事造诣。整个军队遗址设置非常精妙与合理,既可以保证进攻,又可以形成严密的防御。所以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斗争中,胜少败多,也不冤枉。
司马懿虽然手握重权,但他在与诸葛亮的对战中老是打不赢,主要原因是他在战略和智谋上稍逊于诸葛亮。首先,从战略角度来看,司马懿和诸葛亮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司马懿作为曹魏的大将,他的战略往往受到曹魏政权整体战略的影响。
而四川发现的这个古军营,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司马懿是曹魏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是非常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比如退东吴、擒孟达,用计高超,非常的聪明,他能成为曹魏集团的大将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也许诸葛亮此时还不知道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的厉害,他只是担心孟达这个人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又突然变卦了,于是派了个间谍郭模去诈降,把孟达要反叛的事泄露给了和孟达有矛盾的魏兴太守申仪,想以此逼迫孟达定下决心反魏。
其实,司马懿的军事水平比之诸葛亮可以说是不相伯仲,而那些说司马懿打仗不行的,我想至少会有两个人从棺材里跳出来反对,一个是孟达,一个便是公孙渊。孟达本是刘璋手下,后投奔了刘备,又因没有及时救援关羽,害怕刘备的怒火继而又投靠了曹操,孟达这种叛来叛去的性格几乎能和吕布比肩了。
之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活生生被司马懿用拖延战术给拖死,看上去有点憋屈。不过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为什么只防不攻呢?实际上司马懿采取了一个最稳妥的方法,因为蜀军才是进攻者,防守能自己掌握主动权,而且当时的司马懿内心还是十分忌惮诸葛亮的,生怕主动出击遇上埋伏。
所以,让他治国,绝对一流;让他治军,也没有问题。但要说设奇谋、出奇兵,那就不是他的强项了(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原本是实事求是评价,然而后世却徒起纠纷。反对派的依据,主要是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司马懿在巡视诸葛亮军营时,曾经佩服地说一句“天下奇才也”的话。
只有自己走:因此司马懿打诸葛亮,既不能大胜,也不能大败,那唯一的选项就是不胜不败,保持均衡,让诸葛亮自己走。你看,因此,每次诸葛亮北伐,司马懿都是坚守不出,打死也不出来,把那么大规模的军队都留在军营做缩头乌龟。
然后每次诸葛亮被打,司马懿都不是凭借兵力数量主动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一旦取得了胜利,杀了蜀汉太多的军队,那么曹睿一定认为诸葛亮也不过如此,那么司马懿的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有直接被杀的可能!“连个大败仗都算不上。
如何看待《虎啸龙吟》司马懿黑化?
犹记得司马懿在第一步第一集里和华佗对话,都是带着一脸纯真的说“要春华不要孩子”,扶植曹丕当太子,司马懿的眼神里是坚定,到第二部《虎啸龙吟》,他的眼神里是贪婪。
司马懿的黑化是在他的正妻张春华过世之后,一方面他没了最爱的人,也给了他一种再无忌惮的感觉。毕竟张春华生前,司马懿对她是又爱又怕。而真正使他变成历史当中的‘奸臣’,是曹氏后人的不断压迫,不断迫害,他一退再退,无路可退,又遇张春华身故,故而拾起武器对之。
知乎上有位题主问如何看待《虎啸龙吟》司马懿黑化,本人如是回复如下:没有什么黑化不黑化,司马懿的人生轨迹也是普罗大众成长的一个缩影。如果仔细看司马懿的一生,他是司马家传统教育与乱世哲学结合的精品。
司马懿后期黑化是正常想象,不如说不黑化,依旧伟光正才是毁三观 历史上司马懿前期表现还是没有越界的,但是曹睿病死,被曹爽架空后,开始聚集力量谋划政变,最终高平陵之变成功后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开始有所不臣之举。
虎啸龙吟司马懿黑化了。 司马懿杀人如麻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曹芳的一句话。起初不过是为了在乱世中活下去。但是在掌握兵权,野心膨胀后,再加上皇室宗亲对司马懿的猜忌陷害,他的性格变得更加严酷阴沉。最初还碍于曹丕托孤的情谊,尽力辅佐曹叡。等到曹叡去世,曹芳继位,司马懿已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三国中,司马懿和诸葛亮究竟是谁更有智慧?
1、诸葛亮要比司马懿更有智慧。在三国争霸时期,无论是小说、电视剧还是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等。其中一位是不惜然让蜀帝刘备不厌其烦的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助阵,最后成为蜀国托孤重臣,另一位则是为司马家族夺取江山称王称霸铺平了道路,打下了基础。
2、在我个人看来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诸葛亮要更加睿智一些;不仅仅因为诸葛亮的名声要大过司马懿,更因为诸葛亮生前能够将司马懿压得死死的,而且很多时候还能够充分掌握司马懿的心理活动,从而设下局让司马懿往里钻。
3、这个不属于楼主说的“智谋”之列。但是诸葛亮比司马懿更出色的地方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能。诸葛亮的文学才能远比演义描写的好。前后《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等等等。
4、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是在司马懿之上的,之所以没有北伐成功,是因为魏国的强大,并不是说司马懿的能力高于诸葛亮,诸葛亮也是因为国事的受累才败给司马懿的。
5、三分天下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军事,而司马懿是曹魏的军师。可能诸葛亮这样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比较全才的人物,善于政治,用兵如神,纵横天下,少有低手,但是却在祁山遇到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病死在了五丈原。
6、当然是诸葛亮聪明,这诸葛亮和司马懿 正面交战也好,比计策也好,司马懿基本都没怎么赢诸葛亮!诸葛亮第6次出祁山时司马懿都被诸葛亮打怕到躲起来不敢出战了,谁更厉害很明显!诸葛亮全面强于司马懿 但是诸葛亮无法改变魏强蜀弱的局面,所以保卫的蜀国最后被灭。
7、当然是诸葛亮更胜一筹,不过司马懿也很厉害,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隆中对更是给刘备做出了未来几十年的规划,并且事实也确实是如诸葛亮料想的那样,刘备取荆州和四川之地,和曹操孙权三足鼎立。
8、三国中,是司马懿聪明还是诸葛亮聪明?求大神帮助 我个人感觉,诸葛亮没司马懿聪明,他的空城计是失败的,我想司马是看出来的。但是因为曹操的原因才放诸葛一马,因为他知道诸葛一死,曹操是不会放过他的。着是我的个人感觉。你们觉得... 我个人感觉,诸葛亮没司马懿聪明,他的空城计是失败的,我想司马是看出来的。
9、历史上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更没有借过东风,六出岐山又多少中途而废,虚有其实。
曹操和司马懿差多少岁
1、曹操比司马懿大24岁,比诸葛亮大26岁,司马懿比诸葛亮大2岁,曹操155年生,司马懿179年生,诸葛亮181年生。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
2、两者相差24岁。曹操出生于东汉永寿元年155年,司马懿出生于东汉光和二年179年,两人有24岁的年龄差。曹操与司马懿是中国古代史上出名的谋略家,曹操擅于领导大权,司马懿擅于出谋划策。二者的相互配合也成为历史上出色的一笔。
3、曹操比司马懿大24岁,司马懿比曹丕大8岁,司马懿和曹丕同辈。曹操死的时候,司马昭还没出生,所以没有在曹操麾下干过。司马昭年少时的记载很少,和其他士族子弟一样,凭借家族的地位,少年封侯。先跟随司马懿领兵抗蜀,后在洛阳任典农中郎将。
4、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5、话说司马懿的演技真是可以,一次装病骗过了奸诈无比的曹操,达到了自己不出仕的目的,而下一次装病就是在公元248年,不仅装得奄奄一息骗过了对手曹爽,还一举夺得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控制了曹魏的政权。
6、第一个挂掉的是曹操(155-220),接下来是刘备(161年—223年)、诸葛亮(181-234)、司马懿(179—251年),最后是孙权(182-252)!!以下是摘录的相关资料:曹操(155-220) :cáo cāo (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人喜爱,而《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却不被...
然而这是一个归因谬误。要知道司马懿纯是被这部剧的叙事能力拖了后腿才挨了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的成功塑造,是因为其人物塑造已透过丰富的事件获得了其设定所赋予的超人能力,读者敬诸葛如敬神。
同样是演义,《三国演义》被人接受,《军师联盟》却不被人喜欢的道理很简单。《三国演义》吹了诸葛亮哪方面?是诸葛亮的智谋、战绩。但对于诸葛亮的忠心,勤劳,高洁的品格,伟大的精神,则并没有夸大,历史上真正的丞相本就是一个“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的人。
在过往我们认为司马懿是奸臣,那么为什么司马懿会被人们所厌恶?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是以蜀汉视角写的一本书,主体是尊刘抑曹的,那么作为曹魏一方的大将,自然没有蜀国将领受待见。
老版的三绝已经无人可超越,而且新版的亮点也完全不在曹关诸葛上,陆毅的演技摆在整个剧组都算最弱的,曹操剧情塑造极度精分,关羽就是个打酱油。
这也难怪,毕竟《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见多了刀光剑影,当诸葛亮、周瑜等在三国局势中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装病冷眼旁观。当所有人都以为诸葛亮真的无懈可击时,司马懿两次成功抵挡了其北伐,就后三国时代而言,魏国当之无愧国力最强盛者,这其中不乏司马懿对农耕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
我们就只拿《军师联盟》剧中的司马懿来说,不提历史上的人物。波叔饰演的司马懿,生逢乱世,三国混战,雄踞一方,各国都在招兵买马,广聚良才。同样是求才若渴,如果是司马懿身在刘备的荆州,也许他会欣然而往,不遗余力辅佐君主。
司马懿为什么葬在首阳山
1、曹操临终前曾留下遗言,认为司马懿是一个既要用,又必须防的能人,不用不行,但不防更加不行。
2、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在曹操猜忌司马懿的时候,曹丕保护过司马懿,士为知己者死。
3、再说司马懿,他和曹丕的君臣关系还是很好的,虽然曹丕处处堤防他。再说了,司马懿本人怎么想的,谁知道。至于永世不见这样的鬼话。。不可信。要知道,清东陵和清西陵可都是建在一起的,乾隆皇帝和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关系好,才葬在东陵的。雍正帝有篡权的嫌疑,所以自己开辟了西陵。
4、公元251年,司马懿葬于首阳山,他的陵墓后称“高原陵”。 首阳山是邙山的一座山峰,位于西晋国都洛阳城东北约十几公里,今属偃师市。这里为北高南低的台地,唯有这块南北开阔、东西平坦的土地上,现存有三个小冢,且相距很近,此外别无他冢。
5、司马懿在生前就选好墓地,并在首阳山预造寿陵,并且规定不封墓冢,不建陵寝,地表面不留任何痕迹。最为重要的是不让子孙后代祭拜自己。司马懿的明智之举让他安静的躺了一千多年。可以说司马懿生前善于隐忍,死后把自己埋的更为隐秘,藏的更深。
6、诸葛亮是在北伐的时候,死在五丈原,为了防止有人盗墓,他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围着定军山跑,走到哪里绳子断了,就把他埋在哪里。而司马懿为了让人找不到自己的葬身之所,提前安排薄葬,并且还不让后人祭奠他。司马懿生前是一个非常隐忍的人,就算是去世了,他也要把自己深深的藏起来,不让人找到。
7、都在洛阳。《晋书·宣帝本纪》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由此可见,司马懿生前就在首阳山修造寿陵,他在临终时嘱咐家人,死后丧事从简,不起坟头,不立碑记,不设随葬品,不栽树木,不与遗孀合葬。公元251年,司马懿葬于首阳山,他的陵墓后称“高原陵”。
8、民间说法:司马懿是被诸葛亮用计谋毒死了。司马懿生性多疑,诸葛亮死前告诉手下了官员,自己著有专克制司马懿的书籍,要求死后将此书陪葬。司马懿来犯,有必要时拿出此书来克制司马懿。手下官员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司马懿耳中。后主刘禅昏庸无道,沉迷酒色,没在意孔明的话。
9、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重,而常常梦见贾逵、王凌对自己作怪。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10、司马懿的墓葬在首阳山,由于是薄葬,即便人们都知道他葬在首阳山,也一直不能被发掘,因为不知道在首阳山具体哪个位置。但司马懿似乎运气不太好,他的墓在千年后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似乎是被人给发现了。